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,只要一到下雨天,总是会有种特别会让人忧虑,又或者是想睡觉的感觉。尤其是入睡再困难的人,可能到了下雨天,也会安然入睡。这一奇怪的现象,不由得让人非常纳闷,为什么一到下雨天,就特别想睡觉? 到底是怎么回事?
雨天的时候天色会变得暗淡,昏暗的光线往往会给人一种似乎到了“晚上”的错觉,此时会让人们的大脑释放出一种褪黑素。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,因此也被称作松果腺素。褪黑素具有抗衰老、调节免疫、抗肿瘤、调节时差等多项生理功能,其中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促进睡眠,因此它也被开发出来成为一种新型催眠药物。配合着外界昏暗的光线,会使得褪黑素增多,从而会让人觉得犯困,然后就能睡着了。
另外,雨滴落在地面、建筑物等物体上时都会产生声音,通常雨声不会很大,并呈现出一个小—大不停循环的变化过程。当人的大脑皮层受到单一的、有节奏的长期刺激后,会造成深度的抑制,并降低身体各部分的兴奋性,使抑制的影响由大脑皮层扩散到皮质下部位,从而引起困倦,从而使人进人睡眠状态。也就是说听着雨滴落下的声音,会给人一种安静、安全的感觉,也会很快的入睡。
也有专家推测,这可能与人类的进化史有关联。在远古时代,人类居住在山洞或茅草屋里面,晚上睡觉时会不自觉担心野兽的侵扰。但下雨天野兽一般就不会出没,因此人们在雨天会有一种暂时的安全感,会相对放松警惕。虽然历经数千万年的进化,但这种习性被沿袭了下来,使人们在这样的天气里身心本能地舒缓松弛。(这也只是专家的揣测,有待考证哦~)
虽然雨天真的很容易让人犯困入眠,但记得不要睡太多,否则影响到我们的正常作息,那就不太好了。
文章摘自:知乎
图片取自:pexels
Post comments (0)